海边分割巨型活海蜇 有毒触须弃海中 专家称或危及泳客安全

2025-08-15 11:45:00     阅读: 0

一名男子在海边用铁耙处理一只直径超过1米的大型海蜇。他将海蜇的触须等部位剥离,只保留伞盖部分,随后将伞盖装入袋子。过程中,不少游客站在附近海水中围观,其中还包括儿童。近日,这段由网友上传至抖音的视频引发广泛关注。画面显示,被剥离的有毒海蜇触须散落在海水中,众多网友担忧表示:“这种行为太危险了!”专家表示,海蜇脱落的触须仍然会蜇伤人体。记者对此事进行了采访。
该海蜇伞盖直径超过1米,目测重量超过百斤。
男子捕捞分割海蜇引争议
近日,有博主在抖音平台上传了两段关于夏家河子海滨浴场捕捞海蜇的视频,引发网友热议。第一段视频中,一名赤脚男子站在海水中,正用铁耙处理一只巨型海蜇。该海蜇伞盖直径超过1米,目测重量超过百斤。
视频显示,男子先用铁耙翻转海蜇并将其拖向岸边,随后将有毒触须剥离。值得注意的是,被剥离的有毒蜇头触须全部遗留在海水中,而现场有多名游客,其中还有儿童正在附近海水中围观。
第二段视频记录了男子“打包”海蜇伞盖的过程:他戴着手套,在一名手持袋子的女子协助下,先将海蜇伞盖上易脱落的部分撕下装入袋中,随后将整个伞盖卷起塞进袋子。记者注意到,视频全程未见有毒蜇头触须被打捞上岸的画面。
视频中男子的行为引发网友强烈谴责:“把可食用部分带走,却把蜇人部分扔回海里,实在过分!”“海里现在全是碎触须,周围游客肯定会被蜇伤。”“海蜇触须应该就地挖坑掩埋,他这样处理会导致触须遍布海域,极易造成蜇伤事故。”“围观群众显然不了解危险性。”“这种行为太恶劣了!我在傅家庄浴场就曾被别人丢弃的海蜇须蜇伤过!”
男子捕捞的是可致人死亡的沙蜇
那么男子捕捞的是什么海蜇?是否具备毒性?海蜇触须掉落在海里是否还能蜇人?带着诸多疑问,记者采访了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孙明。看到视频后,孙明表示,男子捕捞的是毒性非常强的沙蜇。沙蜇体型较大,视频中捕捞的个体属于正常大小。
沙蜇主要分布在东亚水域,其生长特点是成体个体大、生长速度快。在我市黄海北部深水区曾发现直径超过2米的沙蜇。沙蜇在大连周边海域四种大型水母中个体最大、毒性最强,严重时可致人死亡。近年来,在大连海边致人死亡的海蜇案例基本都由沙蜇引发。沙蜇的有毒部分集中在触须和口腕,其外伞部表面没有刺细胞分布。
沙蜇的肩板和口腕的触须表面分布着能够分泌毒液的刺丝囊。每个刺丝囊的外侧顶端都有一个针形触发器,一旦外界刺激接触到触发器,刺丝囊就会弹射出来,将毒液注入接触者体内,以达到防御或捕食的目的。

■相关链接
关于沙蜇
属于在大连周边海域四种大型水母中个体最大、毒性最强品种,严重时可致人死亡。
口腕和附属器离体后,在一定时间内仍能保持活性,一旦被人触碰,同样会蜇伤人体。“即使是一段触须也可能刺破皮肤。脱落的触须在适宜环境下,即使过了一个月仍可能具有活性,与人体接触时仍能造成蜇伤。”
科普
沙蜇脱落的触须仍然会蜇伤人体
“人如果不小心碰到沙蜇,它会本能地弹出上亿个刺胞并释放毒素。由于沙蜇毒性强,且个体差异大,不同人被蜇后反应也不同。抵抗力较弱者可能出现严重症状,甚至致死。”孙明说。
孙明指出,沙蜇的口腕和附属器离体后,在一定时间内仍能保持活性,一旦被人触碰,同样会蜇伤人体。“即使是一段触须也可能刺破皮肤。脱落的触须在适宜环境下,即使过了一个月仍可能具有活性,与人体接触时仍能造成蜇伤。”他提醒,在海边看到海蜇残骸时,切勿随意触碰。
记者调查发现,每年八九月份,常有市民在海边捕捞海蜇后,仅切割蜇头伞盖带走,却将触须随意丢弃在沙滩上。部分触须被潮水带回海中,导致近年来海蜇残骸伤人事件频发。此外,不少市民反映在海边游泳时,虽未见到活体海蜇,却莫名被蜇伤。专家表示,这种情况多因接触了沙蜇脱落的附属器或断裂触须所致。
提醒
被蜇伤后不能用淡水和酒精冲洗
记者了解到,我市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游泳者被海蜇蜇伤。为此,各大海水浴场都会设置警示标识提醒游客注意防范,同时浴场救护室常备专门用于处理海蜇蜇伤的明矾水及其他应急药品。
据了解,被海蜇蜇伤后,伤者通常会立即感到刺痛或灼痛,这种痛感可能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不等。最快在受伤后30秒内,蜇伤处就会出现线状排列的红斑、丘疹或风团状皮损。随着时间推移,症状可能逐渐消退或加重,严重者会出现水疱、渗出等皮肤症状。
若被大型、毒性强的海蜇蜇伤,通常在1至4小时内会出现全身症状,包括畏寒、发热、腹痛、恶心呕吐、胸闷气短等,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最危险的情况是引发过敏性休克或急性非心源性肺水肿,甚至导致死亡。
辽宁师范大学生物学教授姜长阳指出,不同个体对海蜇蜇伤的反应存在差异,这与海蜇种类、蜇伤面积以及个人体质敏感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姜长阳教授特别建议,在8-9月海蜇繁殖高峰期,游客在海边活动时应做好防护措施,避免肢体直接暴露在海水中,以防接触海蜇或其脱落的触须。家长要加强对儿童的安全教育,告诫孩子不要触碰海蜇,即使是死亡的海蜇或其残体仍具有蜇伤风险。

■特别提醒
被海蜇蜇伤后,切勿使用淡水或酒精冲洗伤口,以免刺激残留的刺丝囊继续释放毒液。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先用毛巾、衣物或泥沙轻轻去除附着在皮肤上的触手和毒液,再用明矾水冲洗患处以缓解症状。伤后需密切观察皮肤变化,若出现过敏反应加重,应立即就医。

半岛晨报、39度视频首席记者佟亮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爱最网 赣ICP备2024047966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