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赛罕 | 九月秋游新选择:走进京绥铁路的记忆长廊

2025-09-15 15:09:00     阅读: 0

8月24日,位于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的

京绥铁路白塔站历史文化园

正式对外开放

如今,开园已近一个月

这座以百年京绥铁路为主题的文化地标

正悄然成为市民重温历史

感悟时代变迁的重要场所

走进园区,记忆中的老站房、复原的铁轨道岔、静默的蒸汽机车头……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的门。这里不仅是对一段辉煌交通史的致敬,更承载着三代人关于出行、奋斗与希望的记忆。

“孩子,你看,这里曾经是驼铃古道。”一位父亲指着展馆中复原的旧时商路场景,轻声对孩子说,“那时候没有火车,爷爷奶奶那一代人去一趟归化城,要走好几天。”

京绥铁路通车前,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交通闭塞,物资流通艰难,百姓出行极为不便。而这一切,在1909年京张铁路建成通车后开始改变。

“这是詹天佑爷爷设计的‘人’字形线路,他是中国铁路的先驱。”孩子的母亲指着展板上的老照片讲解道。作为中国第一条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干线铁路,京张铁路打破了“中国人不能自修铁路”的偏见,也点燃了民族自强的火种。

随着铁路向西延伸,张绥铁路、京绥铁路相继贯通,钢铁动脉穿越燕山、横贯北疆,将北京与绥远省(今内蒙古中部)紧密相连。草原不再遥远,城市因站而兴——呼和浩特、集宁、包头等城市依托铁路迅速发展,商贸繁荣、人口聚集,现代城市的雏形由此奠定。

这条铁路,也曾是烽火岁月中的生命线。抗日战争时期,铁路工人秘密破坏日军运输、传递情报;解放战争中,他们护送兵员、抢运物资,用血肉之躯守护国家命脉。“他们是在铁轨上战斗的英雄。”一位参观者低声感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京绥铁路更名为京包铁路,继续肩负起建设北疆的重任:包钢的崛起、煤炭外运的通道、中欧班列的启程……无数重大历史进程,都与这条铁路息息相关。从绿皮慢车到高铁时代,从“朝发夕至”到“一日往返”,铁路的提速,正是人民生活跃迁的缩影。

如今,白塔站历史文化园通过实物展陈、多媒体互动、沉浸式影像等多种方式,让尘封的历史“活”了起来。许多家庭专程前来打卡,学生团体在此开展研学活动,老铁路人更是眼含热泪重走故地。

“希望你能记住,这条路不仅是一条铁路,更是一代代人奋斗的足迹。”一位母亲在离开展馆时对孩子说道。这句话,或许正是这座文化园最想传递的精神内核。

站在园区回望,远处高铁飞驰而过,近处百年站房静立如初。新与旧在此交汇,速度与记忆在此对话。

京绥铁路白塔站历史文化园

不只是一个纪念过往的空间

更是一个连接历史与未来的精神坐标

它提醒我们

铁轨之上,是时代的回响

铁轨之下,是前行的力量


小 贴 士


地址: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白塔村·京绥铁路白塔站旧址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周一闭馆)

免费开放,团体参观可预约讲解服务


赛罕融媒/刘士瑒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爱最网 赣ICP备2024047966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