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昌智能业绩失速被问询,曾因信披违规遭警示,实控人之一卷入商业纠纷诉讼案
2025-07-19 18:04:00 阅读: 0
鹤壁海昌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昌智能”)北交所IPO迎来新进展。
7月18日,北交所官网披露关于海昌智能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申请文件的审核问询函。文件显示,海昌智能公司独立性及关联交易公允性、新客户和新设备开拓情况及业绩下滑风险、实际控制权稳定性等方面情况受到监管关注。
据海昌智能招股书,该公司成立于1994年,主要从事高性能线束装备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可服务于汽车工业、信息通讯、光伏储能等领域。公司与天海电子、安波福、比亚迪、立讯精密、长城汽车等众多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业绩方面,报告期(2022年—2024年)各期,海昌智能分别实现营收约5.2亿元、6.52亿元、8亿元,净利润约1.08亿元、1.21亿元、1.15亿元。同期,海昌智能毛利率分别为37.74%、37.32%、34.21%,呈逐年下滑趋势。

北交所问询函指出,2024年海昌智能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2.59%,净利润同比降低5.23%。2025年1至3月,公司营业收入同比降低2.79%。对此,北交所要求海昌智能说明2024年收入增长利润下滑的原因及相关影响因素是否持续存在,对公司持续经营能力的影响程度及应对措施,同时说明下游汽车线束生产企业或自产线束的汽车企业相关需求是否趋于饱和,并针对性揭示经营业绩下滑风险。
股权结构方面,杨勇军、李德林、张景堂、申志福、覃洪、周萍、王焘为海昌智能实际控制人,7人合计支配公司41.28%股份。其中,张景堂涉及一项商业纠纷诉讼:因TENA公司向ANGSTROM公司出售相关资产事项发生争议,ANGSTROM公司起诉张景堂(担任TENA公司董事)要求其赔偿相关损失。
对此,北交所要求海昌智能补充披露张景堂涉诉案件进展情况;说明ANGSTROM公司仅与TENA公司、韩长印达成和解协议的原因,涉及的赔偿金额;结合TENA公司的经营情况及财务状况、股东情况、张景堂及其他实际控制人在TENA公司的持股及任职情况、败诉风险等,说明相关诉讼事项是否可能导致张景堂及其他实际控制人承担较大债务或潜在债务,是否影响其在发行人的董监高任职资格,是否对发行人股权稳定性、生产经营、公司治理等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除此之外,海昌智能与天海电子的关联交易也是北交所关注的重点。
问询函指出,海昌智能原为天海电子的全资子公司,于2020年5月自天海电子剥离。剥离前,天海电子经历了集体企业改制、通过委托投资在境外上市并退市等过程。海昌智能7名实际控制人曾为天海电子的共同实际控制人。与此同时,天海电子为海昌智能第一大客户,各期销售占比均超过20%。
对此,北交所要求海昌智能说明公司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企业、董监高人员以及其他关联方在天海电子(含下属子公司,下同)的持股情况,前述人员在天海电子的任职情况,是否存在高级管理人员、财务人员交叉任职情形;结合前述持股、任职情况,说明实际控制人是否对公司与天海电子之间关联交易的必要性、合理性及公允性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海昌智能被要求对比说明向天海电子、第三方销售相同类型产品的单价及毛利率、信用政策、结算方式等,并结合定价方式及依据、可比市场价格等,分析与天海电子交易公允性。
合规方面,招股书显示,因在挂牌申请文件中未准确披露与河南拓硕实业有限公司的关联关系和关联交易情况,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南监管局、全国股转公司分别于2024年12月31日、2025年1月17日对海昌智能及其董事长杨勇军实施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诚信档案。
来源:读创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