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南县:党建起 茶业兴

2025-07-28 15:28:00     阅读: 0

产业是船,党建为帆。临沂市莒南县地处北纬35°世界海岸绿茶黄金分刻线附近,是国内最早进行南茶北引的地区之一,所产茶叶具有叶片厚、耐冲泡、香气高、滋味浓的特点。近年来,莒南县坚持党建引领,整合“政、企、研、金、协、服”等多元力量,建立茶叶产业链党委,打通体制机制、层级能级、交往交流等壁垒,推动传统茶产业焕发新生机。

莒南县茶产业融合发展服务中心

党建聚“链”,变“分散”为“整体”。党建抓实了就是生产力,抓细了就是凝聚力,抓强了就是战斗力。莒南茶叶种植面积大、产量高,但产业发展集成度较低,呈现区域化、碎片化,水平参差不齐。同时,同质化竞争、低价竞争等导致产业发展难以形成合力,长期被困在产业低端难以突围。为此,莒南县探索以“党建线”串联“产业链”,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成立茶叶产业链党委,集聚农业农村、发改、科技、工信、商务、市场监管等10余个部门、13家本地龙头茶企、60余家茶叶行业协会会员单位、12个产茶镇及其下辖村党组织,覆盖茶企57家、茶厂及合作社32家、茶产品加工和销售点211家,形成集技术培训、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物流商贸、文化旅游为一体的联合发展矩阵,抱团发展、联合共赢的发展态势持续显现。“在产业链党委的引领推动下,行业协会和各企业聚焦组织共建、品质共控、人才共育、服务共抓、治理共促广泛开展合作,目前,全县超60%的茶企党组织书记由企业负责人或核心管理人员担任,35家茶企将党建内容写入公司章程,有力推动了党建与业务互促共融,为企业健康发展积蓄了‘红色动能’。”莒南县委组织部分管负责同志介绍道。

党建汇“智”,变“粗放”为“精细”。产业链党委坚持多管齐下,以党建为引领,汇聚各方人才助力茶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一是积极开展校地合作,与多家高校院所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和长期合作关系,开展科研项目10余项,柔性引进15名茶学领域知名专家。二是加大本土人才培育力度,实施“莒南茶匠”培育工程,聘请10余名市级以上非遗传承人、高级茶艺师等担任导师,培养了50余名青年制茶、茶艺专业人才。同时,选派10余名党建指导员深入企业和乡村,组建茶叶产业服务团,现场指导茶叶种植和生产工艺。三是用好党员先锋力量,一方面,聚焦沉到底、干实在。开展党员“亮身份、践承诺、比贡献”活动,推动党员进茶园,网格员变管理员,集中培训138名党员专职网格员,在全县58个产茶村设立党员茶园管理员,一周一巡查、一月一评估,实现从田间管理到采摘加工的全周期全方位监管。另一方面,聚焦作用强,实效好。建立优秀茶技术人才与党员骨干“双向培养”机制,定期组织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举办党员制茶技能大赛,设立党员创新项目,打造链上共享学习平台,推动党员服务队勤学习、业务精、作风好、能攻坚。“2025年,我们建立了茶园生态种植‘积分制’,激励茶农转变种植观念,提升品质。比如,针对茶园管理粗放问题,推行‘党员责任区’制度,由党员主动认领片区,定期开展绿色种植宣传,手把手指导茶农科学施肥、合理防治病虫害。”莒南县洙边镇党委组织委员说道。

党建塑“形”,变“贴牌”为“品牌”。莒南县作为茶叶高产区,但长期以来没有形成具有影响力的本土品牌,导致不少茶厂搞贴牌生产,甚至沦为临近地区品牌茶企的原料供应基地,利润微薄,市场竞争力较弱。产业链党委聚焦提品质、树品牌,多点发力谋突破。一是搭平台。整合特色资源、用好物流优势、突出筑巢引凤,引入战略合作伙伴,投资10亿元建设北方国际云茶仓产业园项目,打造集茶叶种植、加工、包装、检测、金融、保险、物流、技术培训等为一体的多元化综合性茶叶合作平台,有效提升莒南茶叶的区域影响力。二是建体系。充分发挥链条优势,依托云茶仓平台效应,集聚要素资源,打造国内标准化、智能化程度最高的白茶、绿茶、红茶共享工厂,全面构建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统筹和“三产”融合的现代茶产业体系。三是谋增量。依托茶溪川共富示范片区建设,精心打造了茶产业融合发展服务中心、金龙湖茶文化苑、玉芽茶文化苑、环河有机茶叶基地等主题景点和茶旅融合示范区,以“茶叶+旅游”“茶叶+电商”有效放大莒南茶叶品牌效应。(中共莒南县委组织部)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爱最网 赣ICP备2024047966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