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援青,让青海走向更广阔舞台!

2025-07-27 03:14:00     阅读: 0

浙江·青海文化旅游互动年活动现场。
在江苏省无锡市举办宣传推广活动。
2024畅行中国援青六省市交通广播走进大美青海融媒直播活动。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本报记者 倪晓颖

盛夏时节,行走在青海高原大地,从河湟谷地到草原深处,从瀚海戈壁到环湖流域,生态美景盎然如初,特色产业生机勃发,群众生活蒸蒸日上。数不尽的发展创新探索,唱不够的幸福欢歌,荡漾在草场湖泊,鸣响于山涧峡谷。

大地为纸,山川作墨,实干担当写华章。青海的需求在哪里,援青力量就汇聚到哪里。编制一批纲领文件、实施一批重大活动、开展一批专题宣传、推动一批项目建设……15年来,援青各省市全情投入、多措并举,推动青海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化润青、旅游兴青”,青海省全力用足用好支援协作机制,深化与各援青指挥部及对口省市的协作,聚焦文旅产业开发、宣传推广、客源互送等领域,推动文旅交流合作迈向高质量、深层次、多元化。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主动对接援青省市及重点客源地市场,高频次举办“山宗水源 大美青海”主题宣传推介活动;积极参与各援青省市举办的会展、论坛、节庆等文旅活动;邀请对口省市组团参与我省特色文旅活动,构建“客源互送、市场共拓”协同发展模式,持续提升文旅品牌影响力和辐射面。

加强交流合作

推动区域文旅资源共享

这个夏天,西北大环线游又火了,频频在互联网社交平台“霸榜”。

这条穿越青海、甘肃两省的经典旅游环线,如今玩法更为多样——向西途中,“大地调色盘”翡翠湖、地貌奇特的火星营地、雄浑壮阔的黑独山等景点,如同一颗颗神秘的高原明珠,吸引着远方的游客。

在这片广袤的文旅版图上,离不开千里之外的浙江力量。15年来,从浙商、浙资、浙企的引进,到杭州-西宁-德令哈直航航线的开通,再到“浙江·青海文化旅游互动年”等文化交流活动……越来越多的人了解青海、走进青海。

这种“东部资金+西部资源”的合作模式,让好风景得以被更多人看见。这只是众多省市文旅援青的一个缩影。

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全方位加强交流、促进协作,通过邀请各援青省市参与2023“大美青海 生态旅游 诚邀全国人民游青海”“行走黄河源头 旅读大美青海”等宣传推广活动,搭建跨区域沟通桥梁,持续强化与各援青省市间信息共享机制,推动资源互通、优势互补等合作机制,切实提升双方文旅支援合作效能。

2021年至2023年,北京、青海两地坚持“一对一精耕细作”的原则,实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业务对口交流协作工作。通过执法业务培训、交叉执法检查、以案施训、装备支持等方式积极开展区域协作,并进一步完善培训模式,全面提升基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业务水平。

2024年5月,“山宗水源 大美青海 感恩奋进——携手津门故里 跨越山海相约”文旅专题推介会在滨海文化中心举行。天津、青海两地围绕引客入青、景区引流等8类24个文旅项目签署合作协议,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共赢发展体系。

同时,以园区结对共建为创新模式,通过资源互通、经验共享,推动两地文化产业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推进“文化产业园区携行计划”,促成河湟文化西宁产业园与南京秦淮特色文化产业园签订《携行计划合作协议》。

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与文物保护领域跨省交流合作,实现跨省联动和文化共享。2023年6月至10月,青海省博物馆联合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南京博物院举办《文谟武略——永乐的世界遗产》展览,青海5件一级文物参展,实现了馆际深度协作,推动了城市间的文化交融。

聚焦品牌推广

塑造文旅特色标识

2024年4月23日,“山宗水源 大美青海 感恩奋进 诚邀水韵江苏 相约大美青海”文旅主题宣传推介会开幕式在南京荔枝大剧院举行。

推介会上,《山宗水源·大美青海》主题宣传片一幕幕画面徐徐展开,将开幕式现场观众带到了千山堆绣、百川织锦的青海,勾起观众对青海的强烈向往。

在现场近千人的见证下,苏青两省文旅项目集中签约,此次共涉及文旅重点项目、引客入青、农牧、科技教育、文物保护等10余类21个项目。

此次签约推进青海与江苏产业深度融合与对接,构建起“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合作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力量。

2023年,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省内文旅力量赴浙江、江苏、北京、上海等地举办“大美青海 生态旅游”专场推广。2024年,省、市、县三级联动举办“山宗水源 大美青海 感恩奋进”文旅主题系列宣传推介活动,历时7个月,覆盖援青6省市,进一步打响“山宗水源 大美青海”品牌。

同时,还以“精准触达、强效传播”为原则,在北京、天津等地布设公交车亭灯箱广告,以视觉化场景展现青海生态旅游资源,强化援青省市群众对“大美青海”的形象认知。依托户外媒体曝光度高的特点,在山东、上海等机场投放广告,定向吸引客源入青,为文旅引流搭建线下传播阵地。

2025年,组织“美美与共”拉面访谈、青海“家宴”北京首发及上海“五五购物节”等活动,展示青绣、唐卡等非遗及特色商品,推介“山宗水源 大美青海”品牌。

健全人才机制

夯实发展智力根基

奔腾的母亲河,将三江之源的大美青海与岱青海蓝的齐鲁大地根脉相连。在通过平台和活动进行文旅推广之外,山东文旅援青也在为当地培养一支富有经验的文旅推广人才队伍。山东文旅援青队伍科学选题、精心谋划,确定围绕“大旅游、大产业、大宣传、大市场”的思路,向青海省“昆仑英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申报海北州旅游主播“明日之星”培育项目,并最终被青海省确定为A类项目。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诗”和“远方”实现更好联结、共创美好生活。青海省“苦练内功、巧用外力”,健全文旅人才培养合作机制。

2022年,江苏省投入专项资金215万元,聚焦乡村旅游、非遗保护、文旅融合等领域,对基层干部及农牧民群众开展针对性培训,成功培育一批乡村文艺骨干、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及旅游示范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2023年,依托苏州工艺美术学院和上海大学优质资源,举办青海传统工艺创意设计研发培训班,60位市州传统工艺传承人参训,有效拓宽学员创作视野,增强非遗传承与创新发展能力。

2023、2024连续两年,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上海大学举办青海传统工艺创意设计研发培训班,来自青海各市州近百名传统工艺传承人参加了培训,提升了设计研发能力。

此外,依托东西部协作及文化人才专项计划,推动青海文旅行业管理水平提升,加速区域文旅资源协同发展。共选派旅游景区、饭店、旅行社等企业管理人才18名,赴江苏南京、无锡、扬州开展为期1个月的跟班学习;20名省图书馆馆员前往南京图书馆实训。

“缘青”“援青”“圆青”,这是一场跨越山海的双向奔赴。一双双援助之手,将中央暖融融的关怀、各地热腾腾的情意,汇集成最温暖的力量,开出幸福的花儿。青海,也将继续全方位构建起多维度交融网络,让更多文旅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全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青海日报》(2025年07月27日 第4版:省内要闻)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爱最网 赣ICP备2024047966号-4